第三十四章 喜结良缘-《泣血姻缘》


    第(2/3)页

    吉日那天,双方都大办酒席。

    花轿迎亲,披红挂彩,新娘轿为大红色,表示吉庆吉祥。花轿后面,悬挂由筛、镜、剑组成的特殊图案,它是避邪降妖的吉祥物,据说竹筛可以驱鬼,明镜可以照妖,宝剑可以斩魔,保一路平安。

    男方选派娶亲队伍,抬着花轿,吹吹打打去迎娶新娘,良辰吉时,起轿。鞭炮吹鼓手齐鸣。

    迎亲队伍到女方村口,燃放鞭炮,以告示女方家,迎亲的来了,到了女方家门口,花轿停下,双方对放鞭炮后,男方递过“开门礼”“跑堂礼”厨房礼"等,迎亲人群进入女方家。娶亲人群进屋后,女方招呼坐下,以茶、烟、花生及瓜子等招待,还吃鸡蛋点心,还开酒席短暂款待。陆路不便运输困难,水路畅通,嫁妆是用船运输,迎亲人及女方家的亲戚一起搬“嫁妆”装船,“嫁妆”装船运走后,女方就催促“发亲”,新娘上轿前,在自家堂屋举行告祖仪式,摆上男家送来的一席酒菜,叩头告别祖宗、亲戚及乡邻,然后由父母为出嫁的女儿,披上红头盖,扶送女儿上轿。鞭炮一响立刻“发轿”,正当抬轿人抬着花轿,女方几个身强力壮的汉子一拥而上,推拉着抬轿人,口中念念有词,“前走三步发婆家、后退三步发娘家,前走三步退走三步,婆家娘家齐发。”花桥抬到村停到“交亲点”上。男女双方互换“交亲贴”算是交亲,此时新娘就算是男方家的人了。一通鞭炮放过,男方抬起花轿,迎亲及送亲队伍都是跟在双轿后面步行。祥迪明及赵俊杰因两方都亲,作为送亲及伴郎双重身份出席。

    起轿铜锣开道,紧跟舞狮表演,八位吹鼓手、伴郎、伴娘随同披红挂彩的八抬大轿一起走向男家;花轿走在途中,轿夫们照例要上演“歪花轿”的传统节目。八个轿夫把花轿弄得左右摇晃,弄得新娘在轿内坐立不稳。这既是古老的民俗,又是轿夫的滑稽剧,他们说:经得住“歪”的新娘,才能经得起生活的风吹浪打;受得住“ 晃”的新娘,才会对爱情矢忠不二。

    潘伟珍实在颠得坐不住了想呕吐,她急忙叫轿夫停,她推开轿子侧面的窗,伸出头来呕吐,突然一阵风刮来,把新娘的红头盖吹出很远。跟在轿子后面步行的祥迪明见状急忙奔去拾,然后重给新娘戴上。潘伟珍嫣然一笑说:“谢谢弟弟!”花轿抬到男方村口,男方家里燃放鞭炮迎亲,轿落后,要停上几分钟,意思是让

    新娘稳定性子……

    新娘在下轿之前放鞭炮,新郎拉弓朝轿门射出3支红箭,用来祛除新娘一路可能沾染的邪气(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愿未来的生活美满幸福)。射箭后新郎官先向轿门作三个揖,由送亲太太启开轿门,由伴娘搀新娘下轿。然后递给新娘一个小瓷瓶,瓶内装以五谷及黄白戒指各两枚。新娘把宝瓶抱在怀里,而后,挽娘婆将新娘挽出轿子。走到大门口,每人打一盆水,放一张荷叶,分别给公婆及新郎新娘洗脸,寓意家庭和睦。而后开始“传代”,这时由专人把准备好的两把筛子交替移向大堂中间的方桌前,新娘由挽亲婆挽着从筛子上一步步缓步前进,走到方桌前站稳,与此同时,挽亲婆随着新娘的走步唱到一代传十代,十代传百代,百代传千代,千代传万代,子孙万万

    代。方桌上两边各点燃一支“花烛”,中间放一对“万子糕”。婆婆手握红包接新娘,新郎手执大红绸一端,蒙着红盖头的新娘手牵红绸另一端,由新郎牵引着伴娘搀扶着跨火盆。此俗的意义在于趋吉避凶,变祸为福,跨火之举则有远离不祥、兴旺蓬勃的象征。望生活像火一样越来越旺,并且希冀用火烧去一切晦气,然后由伴娘及送亲太太搀扶,姗姗而行。另有两人前后接铺红毡,使新娘脚不沾地。参加婚礼的嘉宾把五色彩纸和糖果撒向新人,寓意祝福他们幸福甜蜜!

    紧接婚礼仪式:婚礼在新郎家中厅堂举行。新郎手执大红绸一端,蒙着红盖头的新娘手牵红绸另一端,由新郎牵引着伴娘搀扶着走过红地毯一起走上主婚台。在主持人的宣布下由新郎用一条红布包着的秤杆挑开新娘头上的喜帕,叫“喜秤”,秤杆在传统中象征龙,新娘佩戴的凤冠霞帔象征凤,所以挑红盖头意思就是“—龙挑凤”“鸾凤和鸣”“龙凤呈祥”,同时寓意“称心如意”。

    新郎手持如意称,挑开红巾露花容。胡云康不是一口气掀开的,而是掀三次,一掀盖头看小嘴,二掀盖头看鼻子,再掀盖头看眉眼。掀盖后一对新人就正式拜堂。

    1.新郎和新娘拜天地, 一拜天地,感谢上天赐姻缘(一鞠躬); 二拜日月精华,感谢月老牵红线(二鞠躬); 三拜天地为媒妁,比翼双飞结良缘(三鞠躬);

    2.新郎新娘拜高堂,拜双方父母, 一拜父母养育之恩(一鞠躬); 二拜父母恩情比海深(二鞠躬); 三拜尊老爱幼铭记心,婚后双方要孝敬长辈(三鞠躬)。

    3.夫妻对拜, 一拜一心一意,白头偕老,举案齐眉(一鞠躬); 二拜两相情愿,相濡以沫,相敬如宾(二鞠躬); 三拜三生有幸,三星高照,永结同心(三鞠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