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李丞相所带领的法家,只能是一个思想相近的群体,而不是一个足以影响大秦国策的利益集团。” “而大秦律法,不为任何人所左右,以符合大秦永存,天下太平而制定的律法。” “也因此,大秦律法高于一切,不掺杂任何感情。” “而其下,道家也好,法家也罢,儒家,墨家,兵家等,大秦律法赋予他们什么样的地位权柄,他们便拥有什么样的地位权柄。” “而这也包括,文武百官,天下百姓。” “律法,是世间的秩序,遵从世间秩序让天下稳定的运转,便能长治久安,违背世间秩序,官员擅权蛮政,百姓见异思迁天下就不能稳定的运转,从而引发动乱。” 始皇帝眸光渐渐的冷澹道:“你在限制皇权,你觉得朕的权柄,太大了,是吗?” 嬴城点了点头道:“臣半月之前还是家中一纨绔子弟,半月后已经位同三公,和陛下在这里论国策,陛下以为这合理吗?” “李瞻不过三十,已经官拜九卿,陛下认为这合理吗?” “蒙恬,蒙毅不过二十五岁,官拜三公,陛下认为这合理吗?” “王离不过二十六,已经独领一军,陛下认为这合理吗?” “承蒙祖荫,自然官运畅通,合乎情理,但究其原因,归于陛下。” “陛下按照自己的喜好提拔官员,官员也按照自己的喜好来提拔下属,所以在大秦朝堂,楚系集团,法家集团,宗室,农系集团,勋贵集团,老秦人分庭抗衡。” “站在陛下的角度上,为帝王之术左右制衡。” “但在臣看来,就是疲于内斗!” “上升之路因人而升,下辞之路因人而辞,便是整官员体系的内乱。” “官员升迁辞退紊乱,天下秩序便不稳,秩序不稳,天下之乱便由此而来。” 说着,嬴城停顿下来,等待始皇帝的问候! 始皇帝眉头紧皱的道:“你继续!” 嬴城当即正色道:“也因此,治理天下如治军,需要一个完整且稳定的治理体系。” “中央集权郡县制如此,三公九卿如此,五等九流也是如此,都是为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而诞生之物。” “而在这样的体系之中,才能更好的管理。” “中央集权郡县制,为国制!” “三公九卿,为官制!” “五等九流,为人制!” “大秦律法,为法制!” “皇权至上,为帝制!” “国制之下,天下疆土尽归郡县乡亭里,其内应设官署,一应有之。” “官制之下,由任命官员管理天下疆土百姓,其内奖罚制度,一应俱全。” “人制之下,赋予个人享有的权益和应尽的义务,其内教导和约束的条令一应设立。” “法制之下,监管天下体系而不至于紊乱,其内以礼与法恒定监督约束。” “帝制之下,皇权位于至上管理天下,其内帝王应权衡利弊,掌握整体战略方向。” “而只有在此完整的体系之上,再推行国策,才能畅通无阻。” 始皇帝愣神的盯着嬴城,似乎在脑海之中,已经勾勒着一个完整的框架。 国制,官制,人制,法制,帝制。 看似是分离出来的制度。 但实则,相互兼容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结构。 同时。 这样的框架之中,各方的权利清晰了很多很多。 就好像通过这样的框架看上去,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天下。 嬴城停顿了片刻,继续道: “治理天下,当以大制小,以小衡大。” “以大制小,由陛下到官员,再到人,缺少管理农业的官员,那便设立农业司,并以郡县乡亭里的国制依次配置官员。” “同样,缺少管理商业,矿业,教化的官员,依次配置。” “进而朝廷下达政令,以大制小,令政令通达。” “以小衡大,由人到官员,再到陛下,一条政令是否合适,非朝堂之论可得,天下各地乡俗等均有差距,政令实施也有差距,如何来定其中的准绳。 不应由上而定,而是由下而定。 乡里入冬以来天寒地冻,开春之际解冻略迟,春耕自然略迟些许,而官员下令强制耕作,稻种冻死耕田之内颗粒无出,秋收之际赋税不能缴纳。 这样的罪责究竟是要让百姓承担,还是要让强行下令的官员承担。 以小衡大,这是官员的过错,而这样的问题在一郡之地普遍发生,便是郡守的过错,这样的问题在天下四处普遍发生,便是朝廷的过错,而身为下达旨意的陛下,便同样有不可推卸的过错。” 始皇帝默默的点头,呢喃道:“以大制小,以小衡大!” 彷佛死路一瞬间打开了,所有的制度都需要一个上下沟通的环节,而恰恰,这提供了一个上下沟通的通道。 而其实。 这样的通道一直都有,只不过现在被总结说出来,有了更加清晰的概念。 “想要实现这样的治国之念,太难,太难!” 始皇帝忍不住的摇头。 郡县制自商便有之,分封之下各个诸侯国都有制郡县,只不过秦国彻底实行了郡县制。 而在天下一统之后,天下范围之内推行郡县制,所遇到的阻力,非同寻常。 即便是现在,距离他目标之中的天下郡县分布,也有很大的差距。 是短时间内难以完成的事情。 如果再掺杂其他和郡县制一样艰难的国策,就更难了。 嬴城知道始皇帝的为何说难,但是,要是难就不推行了,那对大秦来说就更难了。 危机和机遇是并存的。 换做其他时代,想要一次性完成这些事情,必定是天翻地覆不可能完成的局面。 拔出萝卜带出泥,错综复杂的关系是这个体系最难推行的部分。 但是在这个时代。 反而是最容易的时候。 因为这是一个大乱之后改天换地的时代,到处都迎接着这个陌生的大秦,所有人都在雀跃的吸收大一统之后的信息。 在这样的时代任何体系的推行,都具有可行性,所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 “国,家!”嬴城低沉的说道。 “什么?”始皇帝也没有听清楚,更没有理解到嬴城的意思。 “在这片古老而文明的热土上,沿着黄河和大河两大流域,孕育着我华夏独有的文化,更应该是说是文明,华夏文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