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上古夏禹之时的大洪水,近乎截断了华夏文明传承,很多记录之中的物品,都消失了。 而在记录中还有一份关于巴国地形的青铜鼎,在山洪中遗失,且互译竹简也跟着消失了,被埋在什么地方,只有鬼知道。 按照夏朝记录,燧人部落,女娲部落,华胥部落,神农部落等,南北往来无阻,也就是说在上古以前,秦岭对南北的阻隔,并没有现在这么严重。 只是在大陆版块变化,气候变化,冰川变化中,出现了隆起的山脉阻隔了往来。 可以说。烥 巴蜀地区是夏朝之后的二次开发,历经几千年,这才有了秦国得到巴蜀地区后,不到三年时间就让巴蜀成为了战备资源的大后方。 也是在夏朝,巴蜀地区从统一国家重新回到部落状态。 而至于说在他后世经验来看,华夏文化的第二次断层。 主要原因要归结在两个人身上。 始皇帝统一六国之后收缴天下典藏追根朔源,然后……被莽夫项羽一把火烧没了。 剩下的,就只能靠博学者猜了,猜成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 至于说华夏文化的第三次,第四次断层。烥 就不多嘴了! 只要是正统华夏传承,每一个继承者都在试图探寻始祖文化,追根朔源,这无关皇朝更替,因为想要统治华夏大地,就一定需要正统炎黄子孙。 在这个神奇的文明之中,炎黄子孙总能够在地狱中爬上来,站在食物链最顶端。 嬴城以前没有读过这些内容,实在是这些内容,只能做考古之用,课外读物。 但想要学习到什么,实在是一件艰难的事情。 可是现在他倒不这么认为了。 现在他都想要去巴蜀之地挖巴国了。烥 如果他猜测不错的话。 巴国,是一个传承了三千年而不灭的国家,炎黄时期接触巴国,而在夏禹之后,夏禹效彷巴国建立夏朝,那么夏朝的制度是更接近于巴国。 夏朝以前在发生大洪水的时候,巴国可能在面临更为严重的问题,印度板块和亚洲版块挤压导致青藏高原快速隆起,高原物质东流抵达了巴蜀地区,但因为巴蜀地区多刚性地块阻碍了高原物质,在长期积累下,令巴蜀地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甚至用天地倒转来形容也不为过。 而这直接将整个巴国埋葬了下来。 而夏禹见巴国旧地无人,便将巴国划入版图,划分九州,天下部落臣服。 如果从夏朝统治的角度来看曾经巴国的统治。 精神文明,铸造九鼎的意义非同凡响,将神权具体到某一件物品之中。烥 刑法一定昌盛,禹刑虽后有补充,但这是从夏禹开始正式的进行统一量刑的。 官吏为重且官少吏多,也就是说很多的官员并不需要朝廷负担,这些吏员还可以从事其他事物。 贡赋制度非常严厉。 领土疆域一定有极其严谨的划分,九鼎之上刻着九州地图,可见一斑,且,血缘关系通婚一定是互通有无,并非以氏族为首。同时,姓氏区分,宗族关系肯定很关键,且为父权关系。 家天下,皇权一定是集中的,但是按照黄帝时期接触巴国,那么也就是说,巴国同样存在推选制度。 强大的军事力量,但是按照夏禹之制,所有的兵力均在部落。 这种种若是与巴国,后世称之为三星堆文明的一个更加遥远的华夏文明古国有关,夏禹在和巴国接触之中,进行效彷。烥 又因为大洪水时期的到来而中断。 夏禹所指定的制度那便是一个模彷巴国而成的似是而非的制度。 夏禹改姓? 嬴城忍不住的思索,暗暗吃惊。 禹为姒姓,其子孙均被分为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等十二姓。 而这。 是否也意味着。烥 如楚国一般,若是将赢姓除了皇帝一脉之人,太子继位之外,其余姓氏,全部分为其他姓,而只有赢姓可以继承皇位? 而被改姓之人,自成宗族,传承三五代,也就意味着,宗室的祸乱减少了? 而若按此军事分布来说。 整个巴国的军事分布,应该是……散布在每一个乡里,战时调动? 但倘若是因为大陆版块碰撞导致青藏高原抬升,是否也意味着,巴蜀之南一马平川,而巴国之都在巴蜀之地,国都需要在尽可能远离危险的位置? 而夏朝也有非常严格的等级制度,按照地位不同分不同阶层和等级。 嬴城脑浆子都在翻滚的翻阅着这些古老的典籍。烥 试图寻找到一条万世之路,而这,也似乎为他打开了一个新的方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