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嬴城点头,这没有问题。 “天下四十二郡,其中三川郡,邯郸郡,琅琊郡,渔阳郡,九原郡,会稽郡,皆行军政一体之策,也因此,此六郡需要慎重轮守。” “会稽郡刚刚平定,百废待兴,上到郡守,下到乡里,必然会经历一场更替,也因此,会稽郡不需要考虑在内。” “九原郡为长城军团的驻守之地,现在的任务是修建长城和反击匈奴,不易换帅,也需要排除在外。” “如此,琅琊郡守和邯郸郡守对调,渔阳郡守和三川郡守对调。” 嬴城再次认可的点头。 这也没有问题。 其实此六郡,除了会稽和九原,其余四郡,均处于军事管制之时,戍守之人,属于军事能力强于政务能力之人。 这样的对调是很合理的。 “于此,还有三十六郡,择其中十八郡郡守进行对调。” “其中,以历任年限之长为首要考虑因素,择其所属地缘为次要考虑因素,巴郡郡与济北对调,蜀郡与齐郡对调,汉中郡与薛郡对调。” “此东西对调,主要原因还是巴蜀汉中之地与济北之地的郡守,自陛下一统天下之后,便再无更换。” “尤其是巴郡郡守,已经十年没有挪位置了,借此机会,也是该换一换了。” “其次,巴蜀之地和济北之地均为粮仓之地,这六人治理之下,还算是富有盈余,当是一把好手,而目前我大秦,需要稳定。” 嬴城安静的听着,这是内朝议事,不反对便是赞成,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的。 “右北平郡和南阳对调,主要原因是,近五年右北平在郡守治理下,粮食产量年年增加,将其调至南阳,也为经营江南之地夯实基础。” “此次对调,均为平级调动,以政绩为考,待五年结束,择选能臣入朝堂。” 冯去疾说着,微微一顿,没有人反对,主要是嬴城没有反对,便继续道:“郡尉,郡监皆不动。” “郡内郡丞要重要很多,主要考虑的因素是辅左郡守治理,补足郡守为政不足之处,巴蜀之地郡丞前往右北平。” “齐郡郡丞前往南阳郡。” “……” “县府人员复杂,而且数量繁多,也因此,为了安稳过度,主要考虑方向,由对调郡守举荐七八县令或县丞随身前往对调之地。” “其余县府,对调未轮守的郡内县府官员。“ “同样,为了求稳,以山川河泽为参考,尽可能将官员轮守至熟悉的地缘。” 说着。 冯去疾喝了口水。 也静等嬴城意见。 可嬴城还是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冯去疾内心大概也明白怎么回事了,便加快速度的说道:“县府之内,乡,亭,里官员,着实太多了,也太复杂了了,即便是丞相府不眠不休两三月,也未必能悉数权衡下来。” “尤其是第一次轮守,老臣实在是想不出什么法子来轮守。” “尤其是举官令之后,昔日六国之地的乡里可谓是乱糟糟的一片。” “也因此,老臣思来想去,想到了一个法子。” “政绩计政绩,轮守计轮守,互不相干。” “即政绩考核后任免乡亭里官员,等到要轮守之时,不必理会年限即刻轮守。” “毕竟乡亭里官员的任免,主要还是在郡县府内,朝廷也没有办法深入到乡亭里,更没有办法统计。” “至于轮守,老臣将天下各个乡亭里之名制作成了竹筹,均分为五份,每次轮守之时,抽取其中一份中的一双,一双名册即为同职对调。” “咳咳!”听到这里,嬴城还没有反应,李斯率先咳嗽了起来。 只觉得冯去疾为了省事,竟然想出这么个法子轮守乡亭里。 简直,不要太省事了,简直为右丞相府省了一半的统计数量。 但是吧。 这个法子,貌似还不错。 朝廷政令到了乡亭里,基本是按照县府的意志行事,只要官员合适,其实,给谁当都无所谓的。 而最有意思的,乡亭里之长,大多数由名望高者担任,如此对调,恐怕只有天知道,五年后会被调到什么地方。 而这,能大大的遏制乡亭里宗族。 只是,这法子恐怕要苦了乡亭里之长了。 郡县府内朝廷还能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来调动,但是乡亭里之长,恐怕真有可能天南地北随便乱调的情况。 他不知道一向稳重的冯去疾究竟是如何想的。 但他,没意见! 用他的话来说,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官员调动并不影响秦律的执行。 “既然如此,便按照此册来轮守吧!” 嬴城轻轻的合上了轮守制册,没有提出丁点的意见。 甚至于郡守对调,他都没有任何的意见。 这,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就目前天下各郡郡守而言,他所熟悉的就只有内史郡郡守冯世杰,其余郡守,不好意思,一个也不认识。 站在天下大局上,他还是尊重这位执掌天下官员的右丞相意见。 而他需要把握的,是轮守制轮守方式的问题。 既然方式没问题。 第(2/3)页